Tuesday, June 23, 2009

吃葷好?吃素好?為什麼密教中葷素沒有分別?

1WU:4:14LNQG:1~5 MQG:15 M

吃葷好?吃素好?為什麼密教中葷素沒有分別?

19981009.jpg
葷素之事,先問自心,心清淨否,清淨即素…

在一般人的印象裡,往往認為佛教徒都是吃素的。因此,談起密教,有許多人不免好奇,為什麼密教徒可以食葷?許多不知其所以然的人,便輕易地將密教的高僧喇 嘛、活佛仁波切,以「酒肉和尚」視之。事實上,要談論密教為何不戒葷食,就必須從「佛陀時代到今,歷代葷素之事的沿革」與「藏傳佛教地區,生活習慣與風俗 環境」談起。
※佛陀時代到今,歷代葷素之事的沿革

「化緣維生」是自佛陀時代起的一種傳統,其用義除了為獲得基本生活所需外,還有兩個重要的原因。其一,是提供一般人締結善緣、積聚福報的機會,其二,則是降伏行者的我慢之心,從接受施捨之中學習謙卑與無我。

在出家人不舉炊的時代背景下,當時佛陀不但曾在摩竭陀、居薩羅等地赤腳托缽,也曾率十大弟子、百位阿羅漢沿街乞施,既然「化緣是消除我慢的一種修行方 式」,自然能夠理解當時的僧人,往往是施主佈施什麼就吃什麼,不管是國王、武士、商人、獵戶、漁夫和妓女的佈施,一律心懷感激地接受,不去辜負施主緣施的 善意。

因此,在佛陀時代裡,其實並不戒葷食,佛陀心存慈悲,教導弟子「恪守殺生戒律」(註:佛教五戒為不殺、不盜、不淫、不妄、不酒),但也不否認葷食是一種隨 緣的方便,佛法常講「慈悲為本,方便為門」,而食物的功用,其實也只是在幫助眾生維持色身,維持修行必須賴以的工具,並不是要弟子為此產生分別與執著,因 此佛陀曾為此開解到,可食「眼不見殺、耳不聞殺、不為己所殺」的「三淨肉」,此乃隨事漸制,因應狀況的不同,而有所改變的權宜方便。

一直到佛教傳進了中國,篤信佛教的梁武帝蕭衍,因為讀了《楞伽經》,看到經典上言「菩薩慈悲,不忍食眾生肉」,深受感動,從此不但自己斷除肉食,同時下令 全國僧侶寺廟不吃「眾生肉」,一律吃素,素食運動展開後,許多在家居士紛紛起而效尤,這才開啟了漢傳佛教「食素」的一大特色。

因此,有時去別的國家,例如古代印度佛教、現代南傳佛教、泰國佛教、藏傳佛教及日本佛教等地區,看到佛教徒葷食,常會感到很奇怪,而當地人看到中國化佛教徒素食也一樣覺得納悶,其實這些認知的不同,都來自於過去的歷史淵源與沿革轉變。

※藏傳佛教地區,生活習慣與風俗環境

在上述這些地區認為,「食眾生肉(指三淨肉)」與「證果」,其實並無絕對的關係,在他們週遭的修行人當中,修得「阿羅漢果」、「菩薩果」的成就者,一樣不計其數,尤其追本溯源後發現,其實當年創教主釋迦牟尼佛,即是最好的示現。

除此之外,某些佛教地區的食葷食素,也與自古以來的生活習慣與風俗環境有關。以起源於西藏的藏傳佛教(密教)來說,其盛行地區,如西藏青海、蒙古、尼泊 爾、錫金,這些地方都是崇山峻嶺的高原,氣候嚴寒、不宜農耕,在此的遊牧民族,自古以來便是以畜牧業為生,肉食為主食。即便是現代漸漸開發,部份地區已成 功生產蔬菜水果,但因數量不足,素食仍被當地人視為昂貴的享受,非一般藏人所能負擔起,在緣起上來說,這也因此形成了密宗不忌葷食的重要原因。

除了當地民情,另一個密教葷素不拘的原因在於,密教中有許多的金剛護法,而這些護法神,如藥師琉璃光佛的「十二藥叉神將」、地藏王菩薩六侍的「大力鬼 王」,祂們都不是茹素的,因此我們常會在密教的壇城上,看到信眾供酒供肉,這其實是因為護法乃忿怒尊,而「肉」代表著「力氣」,「酒」代表著「激烈」,以 其歡喜心來做供養,希望就此得到護法的助力,使行者祈求的願望速速達成。

待續…

內文出處:
(點左圖可下載全文電子書)

延伸閱讀:
1.吃葷好?吃素好?為什麼密教中葷素沒有分別? (續)
2.蓮生活佛談「吃葷與吃素」

No comments: